十年前,胡婆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还是一个传统的、小作坊式的食品企业;十年后,该公司生产车间里,现代化生产设备一字排开,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退城入园,成功蝶变成一座现代化“梦工厂”。
十年前,江口醇系列白酒对巴中人民来说耳熟能详;十年后,江口醇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方式更新换代,系列白酒已远销俄罗斯、韩国、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外贸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十年前,巴中电子信息产业才开始谋篇布局;十年后,巴中临港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以智能终端、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巴中造”的音响、投影、耳机等慢慢的变多的电子科技类产品走向市场,电子信息产业步入了补链延链、集群化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去年底,全市餐饮产业产值271.4亿元、生物医药产业产值16.4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51.09亿元,三大产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52.7%。
一项项成果、一个个数据,见证着一个城市向上攀登的决心,成为巴中市工业发展这十年最生动的注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工业强市”“工业挑大梁”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扩总量提质量、拼经济搞建设,走过一个不平凡的十年,用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实现了从零散到聚集、从粗放到高效、从传统到现代、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挺起高水平发展脊梁。
“目前我们正加速筹备增加智能化的生产线年的平昌县钢圈厂党支部书记何全武介绍,得益于“退城入园”项目的实施,去年3月,他们如愿搬进了新厂房,为生产线改造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企业做大做强,也从侧面印证了巴中市工业产业规模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十年来,巴中市工业加快发展,全市工业公司个数从835户增长到2216户、增速165%;规上工业个数从141户增长到334户、增速137%;规上工业总产值从307亿元增长到374亿元、增速21.8%,规上工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从259.7亿元增长到352.2亿元、增速35.6%;全部工业增加值从72.14亿元增长到119.54亿元、增速65.7%,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企业增长5户。
“咕噜、咕噜噜……”近日,在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的泡菜制作厂房内,500余个泡菜缸因蔬菜在缸内发酵而发出一阵阵声响。“我们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农家泡菜,在省经信厅以及市、区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去年开始线上销售,销售额翻番。今年仅6月,我家泡菜线余万元,深受上海、深圳、广州等外地消费者喜爱,马上就要升级为规上企业啦!”该公司CEO马青松站在厂房内,抚摸着一个个泡菜缸笑得格外开心满足。
本亦食品仅是巴中市接续实施大中小企业分类培育计划、100户企业培育培优计划,统筹开展龙头培育、育苗壮干、盘存纾困“三大行动”的一个缩影。“一个城市的工业底色就在于企业,只有企业集群化发展,才有机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十年间,巴中市先后培育爱吃兔、国药天江、华油中蓝、建丰新材料等一批有名的公司,江口醇、远鸿小角楼获评“四川省白酒十朵小金花”,巴山牧业青峪猪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通江银耳、南江黄羊跻身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产值超亿元企业、超5亿元企业、超10亿元企业较2012年分别增长20户、5户、2户,新三板挂牌企业增长2户。
除了加大本土企业的培育,巴中市还紧盯招商引资,围绕市“1+3”和县区“1+1”产业定位,坚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上下游+左右岸+周边产品”延链招引思路,编制生物医药、白酒及饮料、新材料等3个重点产业招商专案,策划包装中药材、石墨等资源转化及电子信息、新能源行业衍生产品生产等72个重点招商项目,加快新材料产业园、电子信息智能智造园区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80余万平方米,举办肉制品产业招商专题推介会,紧盯目标区域、目标企业精准招商。
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十年如一日地抓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构建以餐饮、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现代新型工业体系,实现了从以传统产业主导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起的产业突破发展“双轮驱动”演进。
“过去,全市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企业分布散乱,规模也小。”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突突突……”循着电钻声,走进四川必林纳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工人厍冰正忙着搅拌涂料调色。他说:“我在这个公司干了快2年,每个月能挣五六千元。自从搬到新厂房后,厂里的效益更好了,以后能挣更多钱。”
四川必林纳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前的厂房位于枣儿垭,由于环保要求和公司扩大规模的现实需要,去年6月,在巴州区经信局的动员下,公司搬进了位于光辉镇的巴州区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搬过来后,我们淘汰了一批旧设备,引进了100多万元的新设备,日产量比以前翻了两倍,年产量过千万不是问题。”该公司工程部相关负责人屈奇峰介绍。
十年间,巴中市持续优化工业结构,先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26家、整治“散乱污”企业332家,助推海螺水泥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巴中经开区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园区,近10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1.62%。
同时,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推进动力变革,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截至2021年底,全市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5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4个。
日常生活中,餐厨废弃油脂无不让人生厌,无不让多地城市管理者头痛。然而,在四川琳宸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这可是“宝贝疙瘩”。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变废为宝,从中加工出了低碳环保的绿色能源——生物柴油,产品不仅出口到欧美,还成为当下抢手货,每吨售价上万元。目前,该公司已在我省多地展开餐厨废弃油脂“变废为宝”服务,今年产值将突破2亿元。近日,公司还谋划了一个新项目——充分的利用公司先进的脱盐技术,以餐渣为原料,建设日产200吨的营养土项目。此举,将逐步提升巴中市及全省餐厨垃圾资源的绿色开发与利用水平。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力,是巴中市推动工业产业层次升级的重要着力点。2012年以来,巴中市先后建成巴中经开区、平昌经开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恩阳柳林工业园、南江东榆工业园、通江春在工业园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个,规划建设恩阳临港产业园、光辉循环经济企业孵化园、巴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28.5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40万余平方米,入园企业达到191户,产业集中度提高到68%。编制巴中市工业园区五年发展规划、启动巴中市化工园区申报建设,持续推动平昌白酒、通江粮油、秦巴医药、恩阳食品等专业园区建设,园区专业化特色化迈出新步伐,园区承载能力、辨识度显著增强。
走进巴中光翼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画面。除了工人忙碌的身影,6台外涂红漆、高约2米的机械手十分抢眼。伴随着火花飞溅,仅几分钟时间,机械手便将两块钢材焊接完成。
“它的工作效率比人工快了一倍,速度快,焊接出来的东西也漂亮,能保证产品一致性。”该公司焊接车间负责人刘延兵对这批“新工人”十分满意,他表示,今年预计还将引进24台机械手。除此之外,公司还引进了智能下料机、全自动弯管机、全自动缩管机等智能设备。
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是巴中市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一二楼已投运的3条生产线万多件……”近日,在巴中临港产业园,四川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首批投产的生产车间紧张运转,近200名身着蓝色静电服的工人忙碌在流水线上,生产新一批智能手机订单。
在位于恩阳区柳林食品产业园的四川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着装整齐的工人操作设备对饮料进行灌装,新鲜出炉的小样乳酸菌从自动化生产线上源源不断“走”下来。“我们主产糖果、饮料等五大类20多个品种,从试投产到现在两年时间,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该公司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智能化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人工使用,降低了成本,公司效益也更好。
“和以前相比,工人们汗流浃背、埋头苦干的场景几乎已经看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操作,员工坐在椅子旁,只需要操作机器就能轻松实现生产。”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十年间,长峰科技、深恒科技、中信科技等一批技术服务型企业相继落地;羽玺电子、泰美克、思广益、永润欣科技等一批生产型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直播电商、数字社区、线上零售等“线上经济”爆发式涌现,共享自行车、共享充电宝、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创新发展,巴中数字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再到初具规模。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两化深度融合企业29家、数字化车间97个,建成IT产业园4个、电商产业园1个,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2.3亿元,信息服务业产值达到78亿元。
“我们将围绕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总体思路,落实‘两主三基、四向发力’具体路径,以推动产业振兴、企业培育、投资促进、园区升级、创新驱动为抓手,以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化、产业体系优化为要求,纵深推进餐饮、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成链发展,全力以赴稳定存量提质发展、扩大增量转型发展、做大总量突破发展,力促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未来,按照各县区“1个主导产业+1个特色产业”主攻方向,上争支持、外抓招引,力争“十四五”末建成500亿级餐饮产业集群、2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100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具体来说,围绕全省“5+1”产业体系,落实5个细分产业链“六个一”工作机制,按照“主业支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要求,全力推动餐饮、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延链补链、聚集成势,切实加快产业体系向中高端迈进——
食品饮料方面,抓好优质白酒、高端肉食品、生态饮品、特色菌类食品、有机粮油五大行业发展,区域品牌、行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三大品牌创建,以及绿色产品供应基地建设。
生物医药方面,抓好中药种植、医药工业及康养、医药流通全产业链开发,实施道地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发展丹参、杜仲等中药材精深加工及药物精华提取,推动中成药、化学药制剂、保健品、中药日化品生产。
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围绕加快建设川东北清洁能源基地,大力实施天然气调峰电站和分布式能源等项目;围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碳材料基地,全力发展先进碳材料、负极材料等新材料。
同时,抢抓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东西部产业协作机遇,围绕三大主导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编制储备争取一批优质工业项目,力争年均储备重点项目30个、实施重点项目30个。推进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十四五”招引落地超5亿元工业项目超10个,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00个。
此外,集中力量、资金、资源,培育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独角兽”企业,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工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30%以上、总量突破3000家,其中规上工业公司超过400家、进入全省制造业100强2家。加快编制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22-2027年),完善现有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提升肉类食品、白酒、医药等专业园区,抓好临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和化工园申报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建成500亿产业园1个、100亿产业园区2个,省级示范园区2-3个。
◆ 巴中疾控:近7日内有成都市旅居史的来(返)巴人员,自抵达时起实施3天3检